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沉浸体验,档案讲述的北汽故事 正文

沉浸体验,档案讲述的北汽故事

时间:2024-03-29 03:11:09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探索

核心提示

冬日晴空下,明亮通透的大厅,北汽集团新产品和概念车错落有致,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正前方一辆橙色的全新BJ40十分醒目,有人好奇,“这是电影《战狼》中的那款车吗?”“对,大家看到的这款车型是今年刚刚上市 我的邻家空姐

  冬日晴空下,沉浸体验明亮通透的档案的北大厅,北汽集团新产品和概念车错落有致,讲述我的邻家空姐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汽故正前方一辆橙色的沉浸体验全新BJ40十分醒目,有人好奇,档案的北“这是讲述电影《战狼》中的那款车吗?”“对,大家看到的汽故这款车型是今年刚刚上市的全新BJ40,旁边红色的沉浸体验是上一代BJ40,也是档案的北《战狼Ⅱ》中的汽车主角,吴京拍摄的讲述《战狼Ⅱ》放映时,BJ40凭借炫酷的汽故外形和硬汉实力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北汽集团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沉浸体验

  12月19日,档案的北来自北京市档案学会成员与北京市各大企业代表,讲述以及北京青年报热心读者一行,走进位于顺义的北汽研发基地,共同体验北汽全系产品,参观北汽历史文化展厅。徜徉在以档案资料、文物级别的展品搭建起来的展厅,一幕幕定格的历史场景,一帧帧循环播放的珍贵视频、一辆辆怀旧的经典车型,纷纷吸引大家驻足观展和拍照分享,以“档案讲述的北汽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从自主设计研发的第一款轻型越野车到续航400公里的纯电动车

  “北汽所有的越野车品牌LOGO都是汉字‘北京’,可以说是全球唯一一家采用首都名称命名的产品。”在北汽工作人员热情的介绍中,大家边参观边讨论,气氛轻松愉快。

  不远处的场景化展区引人注目,越野车、警用车、出租车、医用救护车等出自北汽集团研发的社会化服务用车像士兵一样身姿挺拔。“大家都知道,BJ212,是我们根据咱们国家道路状况和国防建设需要,自主设计研发的第一款轻型越野车。大家现在看到的BJ40、BJ80是国庆阅兵庆典上的常客,被作为阅兵指挥车、礼炮牵引车和各种装备平台,我的邻家空姐一次又一次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工作人员向大家依次介绍。有人好奇地问,作为越野车以及特殊需求用车,它有什么独特的设计?“为了满足越野以及特定情况的需求,设计之初会更加注重车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会采用更先进的动力系统和越野技术,比如马力要大很多,而且它的抗造性能更强,要耐极寒、极热等等,对安全系数会有非常高的要求。”

  “这就是我们在北京城街道上经常看到的出租车,它是一款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看到那个紫黄色的熟悉身影,令人倍感亲切。“我们有一个统计,这款出租车投入市场以来,解放了四万多名出租车师傅的右手和左脚。”北汽集团副总经理陈江表示,“以前开出租车都是手动挡,司机特别累,特别是碰上堵车,更辛苦。这款纯电动零排放的电车,可以说大大提高了效能。而且现在北京有一百四十多家换电站,这个车它是可以直接换电池的,司机师傅去电站三分钟之内可以快速换一块电池。只要把底下的电池取出来,然后把充好的电池往上‘咔嚓’一放就可以走了,极大提升了出租车的运营时长。还有一点,以前开汽油车,司机老怕开空调、开暖风,油耗大,现在按里程来收费,冬天怎么开空调,夏天怎么开冷风都没事。北京市的出租车行业,燃油车逐步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反馈,开上电车的司机师傅们评价还是挺高的。”

  对未来出行的理解和愿景变得具体可触

  偏安一隅的露营场景温馨又拉风,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款车是北汽福田推出的皮卡“火星”:“现在人们都向往诗和远方,尤其是夏天,周末喜欢到郊区爬山游水。前两年房车流行,这款四驱的皮卡销量一直不错,很多人买房车版的,后边可以改装或拖挂一辆房车,直接就开到西藏、云南了。”

  转过一个弯,是新款、老款越野车的阵地。“我们的越野车都是采用非承载式车身,非承载式车身的底盘是带大梁架的,它起着骨架作用,适合高强度越野,而且它里面都内置有比较粗的防滚架。”工作人员向大家分享了一个案例,听得人惊心动魄,“之前有个叫‘一根烟’的越野车迷,开着BJ40带着孩子出去玩,途中连人带车翻了七八个滚,滚下50米的山崖,当时车看着挺惨的,但车身结构都没变,孩子和他也没怎么受伤。然后大家把车推正了,他又给开上来了。所有在场参加救援的人,发出一片欢呼。那之后‘一根烟’逢人就讲他这个经历,说北汽就是牛,自主品牌的越野车就是好等等。后来我们就授予他‘安全品质证言人’的称号,并免费给他换了一台全新BJ40 PLUS。为什么掉下去人没事?就是因为BJ40过硬的品质,内置防滚架也极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他坦言,现在有不少越野车迷花十六七万买BJ40车,回去再花20万改装,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其实我们也有主打把越野车的专业性、高端豪华和舒适性相融合的BJ60,这款车前不久登陆迪拜,既能在城市里开,也能在沙漠里开,在中东特别受欢迎,第一批已经一售而光,第二批正在运输途中。”

  今年上海车展最新亮相概念车,针孔摄像头的外后视镜、方形方向盘……突破了人们对越野车的固有概念。被称为国民车的X7,是国内首款使用鸿蒙系统的燃油车,令人没想到的是10万左右就可以拥有它。

  “这是全球首款亲子车,零醛零苯,它的滑动式车门、旋转式座椅,完全是为了母婴定制,为爱设计。我们做过大量的消费者研究,比如内置宝宝安全座椅,宝宝为什么不愿意坐安全座椅?我们把座椅高度提升了大概15厘米左右,宝宝能看到窗外的景色,就愿意坐座椅了。最外面这款黑色的‘极狐’,是北汽跟华为合作的先行版,它前面有三个激光雷达,增加了智能辅助驾驶,可以达到L3的级别。但可能初次驾驶时会不太适应,因为它加速太快,容易上头,比如3.5秒它就已经到100公里了,以前只有超级跑车才可以达到这个时速。”

  看到这些新车和新概念,有人感叹,车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对未来出行的理解和愿景变得具体可触了。

  北汽史上第一辆“井冈山”竟然是纯手工打造

  随后,大家步入历史文化展厅,实物档案、文物展品、场景还原,在声光影的映衬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扑面而来,真实而生动。

  工作人员表示,“北汽”的历史,是与首都北京共同发展的历史,是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历史。对“北汽”而言,档案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更是助推者。档案真实地记录、反映和见证着北汽的不断发展。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接管原“华北军区总后勤部兵站部工务处409汽车厂”与“石家庄汽车修理厂”,合并组建“北京汽车修配厂”。后几经变革,于1954年8月,重组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第一汽车附件厂(后改称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北汽人靠智慧与汗水,用勤劳双手敲打出的北京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辆汽车——“井冈山”牌汽车,结束了北京只能生产零部件不能生产整车的历史,开启了北京汽车工业充满坎坷与荣耀的历史征程。

  当年的“井冈山”小汽车就静立在一幅幅老照片下,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令人感受到它身上的厚重历史。

  这辆纯手工打造的小汽车究竟是怎样诞生的?时间回到67年前,在一次中央会议上,谈及即将投产的国产卡车,毛泽东颇有感触: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轿车开会就好了。彼时,新中国成立只有短短7年,百废待兴,工业更是刚刚起步,自己动手生产复杂的汽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作为汽车附件厂的北汽远不具备生产整车的能力, “命运要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路必须要自己走。”汽车附件厂的这个决定,激发了工人们的豪情壮志,承担起了试制汽车的艰巨任务。

  当时,制造汽车在我国还是一项空白。北汽职工无所畏惧,他们提出要“以淮海战役的声势、智取华山的智谋、上甘岭的战斗精神、空手攻破堡垒的冲天干劲来克服困难,保证试制成功”。经过两个半月的艰苦奋斗,“井冈山”轿车终于试制成功。

  1958年6月20日,成了北汽发展史上镌刻的大日子,第一辆“井冈山”轿车,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开往北京市委报喜。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彭真立即向中央报告,并率队将“井冈山”轿车开进了中南海,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报喜。

  “附件厂能够制造小汽车,很好。谢谢你们!”当“井冈山”开进中南海,毛泽东主席说的一句话,令全厂职工奔走相告。1958年7月27日,朱德总司令题词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正式挂牌成立。

  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场展示的“井冈山”小汽车,是1958年试制成功的150台同批次车的其中一辆,全都是工人纯手工敲打出来的。“大家看车上面还是当年的原车漆,均匀而细腻,整体保存的非常好。仔细看车标‘井冈山’,是一个‘山’的古体字,标志大气优雅。当时研制的这批车都没有后视镜,可以想象,那个年代马路上几乎没有车,车少人也少。”

  BJ212、BJ130勾起人们的情感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面对当时国内国际急剧变化的形势,国家迫切需要由国内自行生产的轻型越野车支援国防建设,技术、人才、物资极度匮乏,北汽人扛起重任。当时赶上自然灾害,很多人营养不良,两腿出现了浮肿,但没有一个人退缩。“顶住多大压力也要上!”面对挑战,工人们为国争光的热情丝毫不减,毅然开始越野车的试制工作。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展柜里一件上级关于同意“北京”牌BJ212指挥车设计定型的批复显示:1966年5月5日,经中央有关单位审查后批复,最终确定选BJ212型样车安排生产,汇聚百家之长的国产“北京”牌越野车终于诞生了。BJ212越野车一经推出,就红遍大江南北,纵横驰骋在祖国各地,风靡一时,成为一代传奇越野。

  工作人员介绍,BJ212填补了我国自制军用指挥车的空白,同时也扛起了“越野世家”大旗。BJ212(含衍生车型)在全球最长寿汽车排行榜上占有重要一席,畅销长达50多年,总销量超过120万辆。进入新世纪,BJ40、BJ80等一系列重磅越野产品,继续以传承的纯正越野基因,担纲保障重大活动,受到车迷热捧。

  在一面墙上,展示着BJ212前大灯、方向盘、仪表盘、化油器……看到各种BJ212零配件,不禁勾起读者回忆起童年往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有一天舅舅带我出门,他开了一辆212,那时候能坐汽车是一件稀罕事!舅舅下车去办事,我就在车上等。那天正好停在我同学家门口,特希望同学出门能看见,我还使劲摁了好几次喇叭”。他的分享引发大家的集体怀旧,有人直言当年学车就是开的212,有人感叹因为喜欢212,直到现在依然对越野车情有独钟。

  一张老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画面正中的天安门广场前停放着一辆蓝色BJ130轻型载货汽车。“当时小街窄巷多,民用物资只能靠人力三轮和马车运输。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万里提了三个要求:一是马车不进城;二是黄土不露天,三是路桥要立交。因此生产一款能够满足拉货需求的汽车就成了当务之急。当时北汽的工匠们硬是靠‘眼看、手摸、耳听’,手工敲打出新中国第一辆轻型载货汽车——BJ130,它标志着北京汽车工业由仿制为主进入自我设计阶段。BJ130技术图纸输出至10余个省市厂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很多地方需要通过政府批条子才能购买。”工作人员指着展柜里的珍贵图纸讲解道。

  北京汽车工业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北汽也开始不断探寻发展之路,“轿车可以合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一语定乾坤。北汽开启了对外合资、改革重组的探索之路。展柜中一件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合资文件表明了它背后的故事:1983年5月5日,北汽与美国汽车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合资经营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总合同,不仅为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宽阔的未来,也为我国汽车企业探索开拓了一条发展之路。

  伴随北汽股份制道路的探寻,上世纪九十年代,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汽车行业第一个跨地区重组的国有公司,谱写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百家法人造福田”的佳话,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示范。1997年9月2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以《福田公司走低成本高效率新路》为题进行了报道。

  感受到几代“北汽人”精神 档案人要让档案“牛”起来

  进入21世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北汽的生产经营一度出现重重困难。然而北汽人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北京现代”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业、当年投产,仅用6个月,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轿车正式下线,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现代速度”;“北京奔驰”仅用了6年时间,实现了产销量从100万辆到400万辆的跨越,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振兴首都高端制造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活动,北汽集团副总经理陈江、北京市档案学会理事长李立军、副理事长王海燕以及秘书长王兰顺,与北京市档案学会企业专业委员会成员以及来自顺义区档案馆、各企业代表、北汽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展开了交流。北汽集团工作人员表示,2019年北汽集团“档案·见证记忆”展览在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展出时受欢迎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市档案馆新馆地址正好是以前北汽老厂的所在地,周边好多都是北汽的老职工,他们看到展览之后,惊叹于企业如今的磅礴发展,又回忆起当年艰苦的创业历程,很多人都是热泪盈眶”。

  “不要说生产了,就是设计制图这第一关,已是无法想象的困难。”当年负责设备检验工作的邢宝通在北汽工作了40年,回忆起当年试制“井冈山”的情景,已进耄耋之年的他仍记忆犹新:“我的工号是794,在装配车间检查站,负责发动机化油器的检验工作。3000多种零部件,一个半月内完成设计任务,全厂只有十几个技术人员。在外人看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讲这段话的时候,让人感觉邢宝通仍在工作岗位上。

  “北京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是那个时代大国工匠的笃定信条。这些年北汽集团对档案工作的扎实推进,为企业赋能,也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工作人员表示,2020年到2022年连续推出的“档案·见证担当”“档案·见证百年”“档案·见证改革”主题线上展都很受欢迎。“今年集团举办了疫情后首次线下实体展览,不仅受到北汽集团员工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还收获了市属企业以及全国各省及高校档案系统专业人士的纷纷点赞。不管是在行业内还是在整个社会上,它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李立军直言今天走进这个接近百年的企业,感受到几代“北汽人”的拼搏精神,令他有耳目一新的收获:“听说北汽档案人在服务企业的发展当中,仅通过利用室藏档案,就为企业争取政府资金支持、赢得法律诉讼案件等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我觉得除了经济效益之外,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精神效益等等都是不可估量的。过去说到档案人,都是‘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精神’,今天,档案人要有拼搏开拓的精神,让档案‘牛’起来。对我来说,今天的收获是给我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档案资源质量前端控制问题上提供了‘志在必得’的混合动力。”

  文/本报记者 李喆

  摄影/本报记者 李娜